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走进宁晋 > 方志宁晋

宁晋历史名人——王之栋

时间:2018-05-17 10:51:06来源:

王之栋,字养隆,别号柱石,石柱村人。父亲王安定,母亲周氏,之栋为长子。幼年聪颖,文章早成。学使考试学童,他名列前茅,被录取为博士弟子。开封人和延安人在宁晋任知县时,教自己的儿子,之栋和他们一起学习。开封人见到他,十分惊异他的学识。之栋从小跟着父亲学习,没有别的老师。自己认真博览群书,刻苦学习。每天晚上,他在窗前埋头读书,窗纸上映出荧荧灯光,至深夜还不熄灭。父亲怕他劳累过度,禁止夜间读书。后来,他将灯掩住,假作睡觉。待父亲睡着,又摆开书籍,依旧认真读起书来。明万历十年(1582),考中举人。十ー年中进士,为翰林院庶吉士。十三年(1584),授福建道御史,他巡视东城,官民听到他廉政威名,不敢徇私枉法。一些自恃勇猛的游侠儿,也都离开辖域。社会治安整肃,环境安定。在他巡按宣府、大同、山西三抚三镇时,驻宣府总督仗势横行,称霸一方。王之栋不畏皇帝拒绝,临殿硬性上疏弹劾。万历皇帝一时气恼,给他停发俸禄处分。不久,他又奏本,建议请立东宫太子。值班太监怕受连累,不给他禀报。徐贞明上疏,说燕赵魏一带有水源,可以开垦土地种植水稻。深州等地也可开渠道引滹沱河水灌溉。皇帝准奏,下诏徐贞明兼御史,主办种水稻事宜。其实,北方地高、水深,不适宜种植水稻。少数官长为了逢迎皇帝的欢心,纷纷扰扰安排种稻。北京一带居然招募官兵种稻,凭借皇帝支持,横行一方。兵骄民怨,经常发生矛盾。王之栋又一次上疏,论述不可种水稻的原因十二条。万历皇帝心服,称赞王之栋奏章合理,种水稻的事从此作罢。皇帝派王之栋巡按准扬,没多长时间,王之栋请假回家。

再次入朝,补任江西道御史。这时,陆光祖上奏,请皇上起用赵锦为刑部尚书。王之栋又奏一本,论说赵锦年岁太老,不可以任刑部尚书。刑部现任尚书也上奏本,弹劾陆光祖,按自己意图,随便用人。这两个奏章,都不合万历皇帝的心意,传旨王之栋回话。他又写了一道奏章,回答皇帝,“臣等,言其老不可用,辄问臣以欲用何人?设臣言事不便者,即当问以欲行何事?这是欲锁住臣口,不敢复言,非社稷之利也。”皇帝大怒,将王之栋贬为交城县尉。没多长时间,升他为潞安府司理,管理刑狱事。又升王之栋为吏部主事,办理吏部日常工作。不长时间,改为吏部铨曹官,掌管官员人事权。父亲病重消息,传到京城,他请假回宁晋,侍候病人。安定先生逝世,王之栋守孝、行礼,劳累过度,骨瘦如柴,几乎死去。在老家居住期间,一边读书,一边教育儿子。有时和老朋友饮酒作诗,他从不以屡次遭受冤屈而发牢骚。相反常表现出乐陶陶的知足笑容,他那宽大胸怀受到诸人的敬重。

王之栋考中进士,入京做官时,将祖产全给了各位兄弟。现在,他没有养家之地,只能重新购买大曹庄部分薄田为生。他廉洁甘贫,家中诸人几乎不能糊口。无钱买酒,只能自家酿制劣质酒凑合。有时做饭,竟然没米下锅。客人来到,做饭没柴禾,把枕头拆了用里边的秕谷当柴烧。他心胸豁达,安贫自乐。在京官员路过宁晋拜访他,除了老朋友,一律谢绝门外。叶福清几次推荐王之栋,都被他婉言拒绝。王之栋逝世,凡有见识的人,无不觉得他没能受到重用,是最大的遗憾。